享有“天下第一灣”之美譽的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位于三亞市區以東25公里處,總面積18.6平方公里。亞龍灣三面青山相擁,一面呈月牙型向大海敞開。

亞龍灣
1.天下第一灣——亞龍灣
享有“天下第一灣”之美譽的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位于三亞市區以東25公里處,總面積18.6平方公里。亞龍灣三面青山相擁,一面呈月牙型向大海敞開。
亞龍灣集現代旅游五大要素海洋、沙灘、陽光、綠色、新鮮空氣于一體,不僅有藍藍的天空、明媚溫暖的陽光、清新濕潤的空氣、連綿起伏的青山、千姿百態的巖石、原始幽靜的紅樹林、波平浪靜的海灣、清澈透明的海水,潔白細膩的沙灘以及五彩繽紛的海底景觀等,而且八公里長的海岸線上椰影婆娑,生長著眾多奇花異草和原始熱帶植被,各具特色的度假酒店錯落有致的分布于此,又恰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把亞龍灣裝扮的風情萬種、光彩照人。
亞龍灣沙灘緩寬闊,綿延7公里多,淺海區寬達50—60米。沙粒潔白細軟,海水清澈澄透,海水能見度達20米以上。海灣近10公里長,沙灘好似一條環繞海灣的白色玉帶,灣內風平浪靜,海水湛藍。亞龍灣呈現明顯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5.5℃,冬季海水最低溫度22度,常年可以進行海水浴、日光浴、沙灘活動、潛水和多種水上運動。
錦母角、亞龍角水深流急,激浪拍崖,怪石嶙峋,是進行攀崖活動的好場所;海面上星羅棋布的島、礁是海上運動愛好者的天堂;海底的珊瑚礁、熱帶魚、野生動植物構成的極富夢幻色彩的海底世界,是最佳的潛水勝地;還有珍稀樹種“紅樹林”、“龍血樹”和發育良好的熱帶自然植物,讓游客大開眼界。

如詩如畫
2.如詩如畫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位于三亞市西20公里處,是海南最著名的景區之一。背負馬嶺山,面向大海。意為天之邊緣,海之盡頭。
古時候交通閉塞,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有兩句詩可以表現當時的景況:“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知何處,生度鬼門關”;“飛鳥尚需半年程”。到此之人,來去無路,望海興嘆,故謂之“天涯海角”。 這里記載著歷史上貶官逆臣的悲劇人生,經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描繪,成為我國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覽勝地。
天涯海角景區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磊石聳立,上有眾多石刻。清康熙五十三年(1471年)欽差大臣苗曹湯巡邊至此,勒石鐫字“海判南天”,這是天涯海角最早的石刻。
“海判南天”石刻對面,有一尊高約7米雄峙于大海的圓錐形巨石,為著名的“南天一柱”景觀,“南天一柱”四個大字是清代宣統元年(1909)崖州知州范云梯題刻。翻到2元人民幣背面,您會發現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中國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中。讓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和領略歷史文化之余,得以放松身心。
“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兩位仙女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南天一柱”再往西約500米便是磊石群,其中一塊高約10米的巨上銘刻“天崖”二字,史載為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所題;“天涯”右側一塊尖石的頂端,刻有“海角”二字,據說是清末文人題寫。這兩塊巨石通稱“天涯海角”,該景區以此得名。

大小洞天
3.“海山奇觀” 大小洞天
三亞大小洞天旅游區位于三亞市以西40公里處的南山西南隅海濱,距天涯海角約13公里,枕海壁立。古稱鰲山大小洞天,為崖州古城之南面屏障?偯娣e22.5平方公里。
這里,崖州灣弧百里,碧波萬頃。鰲山壁立海濱,崖深林翠,巖奇洞幽。山上植被茂盛,風景秀麗,近三萬株龍血樹(南山不老松)郁郁蔥蔥。山中有清澈泉水和各種野生動物,山下七公里海岸線蜿蜒曲折,遍布神工鬼斧、肖形狀物的石景,還有南海龍王、小洞天、南海神鰲等景觀,山海之間宛若一幅古樸優雅的長卷畫圖,因而自古以來被稱為“海山奇觀”。
據史料記載,宋代著名神仙道士,南宗五祖白玉蟾,歸隱于此,修建道觀,傳播道家文化哲學思想。南宋時代,崖州知州周康發現大、小洞天,曾做《摩崖》、《石痕記》。后崖州郡守毛奎開山拓景,把這里開辟為旅游勝地,并做《大小洞天記》,至今已800多年。這是古代由政府官員重視并進行建設的最古老的旅游點。當年的崖州治所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離這里只十多里路。據記載,他們不走旱路,卻泛舟繞海而來,再舍舟登岸。毛奎對南山一往情深,卸任之后不回朝庭述職,不回鄉與家人團聚,卻隱居于此,頓悟成道,飛身成仙。后人曾在這里修廟祭祀他。大小洞天也被稱為 “福澤之地”。唐代高僧鑒真率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及弟子洋彥、恩托等35人第五次東渡日本,海上迎臺風漂流萬里至此登岸,并修繕大云寺,傳播佛教文化;黃道婆曾客居崖州,把黎家植棉、紡紗織布的技術帶回到中原,“教人紡織之法,利被一方”,傳為千秋佳話。元明清以來,這里游者相續,詩文滿山,被推崇為崖州八景之首,一度曾被譽為珠崖第一山水名勝。
大小洞天旅游區以道教文化為主題。洞天福地本就是道教的概念。這里融熱帶風光、保健旅游、康復養生、休閑度假為一體。按照規劃,這里將建設大門景觀區、道教文化區、南溟奇甸風景區、小月灣休閑區和綜合區等部分。
進入景區,游人首先會看到一座紀念鑒真東渡的大型雕塑,鑒真和尚和陪著他第五次東渡的弟子祥彥、思托,日本留學僧榮害、普照等人的形象高大凝重,表現出高遠的志向和堅強的意志。
再往前行,到了濱海處,只見一塊巨石上刻有“小洞天”三個大字,這是該景區代表性的景觀!靶《刺臁庇稍S多大小不一的礁石所組成,洞口一側有一塊石頭叫“蛤蟆石”,好像是大青蛙仰望藍天。順著蛤蟆石上行,登上“釣臺”,只見水連天、天連水,水天一色,那巍巍磐石迎擊波浪,臨海雄踞,上面有一市尺見方“釣臺”兩字,這是毛奎所寫。
一路前行,海灘上許多石景的天然造型奇趣無窮,令人嘆為觀止。沿海邊小道繼續行進,前面就是 “海山奇觀”了。只見海天遼闊,山勢峻峭,樹綠山青,海碧沙白,果然是海山奇觀。宋代毛奎在此開山筑路,修亭掛匾,摩崖題詠,刻石點景,為“小洞天”和“釣臺”命名,并以“海山奇觀”為景區總名。這里的“海山奇觀”四個大字就為毛奎所書。由此處登層層疊石形成的天梯,繞巨石,可見一高一低兩塊直指藍天的長石,名曰“試劍石”。傳說是古代周康和許源兩位得道的游士在此練劍時所劈。
還有被形容為“中虛不載江湖物,外實無煩斧鑿修”,形象逼真的“石船”以及維妙維俏的“仙人腳印石”和神奇的“鯊魚墳石”,尤其是那離奇莫測的“景猶奇絕而深秘”的“大洞天”更加吸引游人。
歷代文人墨客無不鐘情于此,題刻甚豐。風景區內至今尚留有“小洞天”、“釣臺”、“海山奇觀”、“仙梯”、“仙人足”、“試劍峰”等摩崖石刻,尤以毛奎所題的“小洞天”、周鄺所題的“石船”為最。還有一塊精致的摩崖石刻,1962年郭沫若先生來游時留下的詩詞和題記。1993年4月17日,江澤民總書記在景區內題寫了“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的佳句,后由石工刻于景區內海濱巨石上,熠熠生輝。
大小洞天旅游區正在發展成為以傳統的中國道家文化為主題,融熱帶海濱風光、民俗風情、休閑度假為一體,聚道養生、道家人文景觀、道家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國際化旅游風景區。2007年,躋身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

海棠灣
4.“國家海岸”海棠灣
海棠灣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海水湛藍、沙灘潔白、椰林連片成蔭、擁有22.4公里的優美海岸線、擁有“神州第一泉”的南田溫泉、蜈支洲島、椰子洲島、伊斯蘭古墓群、新千年觀日出的藤海灣等旅游勝地。
作為三亞最后一塊高品質的海濱資源,集合了海灣、瀉湖、島嶼、沙壩、濕地、沖積平原、濱海平原、水庫、伊斯蘭古墓群等重要生態文化資源的海棠灣,是三亞成為世界級旅游度假區的希望,是三亞海濱度假區拓展的“重中之重”。
海棠灣其實只是“半灣”, 位于三亞市市區東部28公里地處。此處為三亞市海棠鎮與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交界地,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本來一個完整的海灣一分為二,屬于三亞境內的一半取名海棠灣,屬于陵水境內的那一半海灣名稱為土福灣。兩處“半灣”岸線合計總長25公里。
古時,海棠灣鎮又稱藤橋墟,自古以來就是三亞的咽喉要地。藤橋鎮是一個開發很早的古鎮,宋熙寧六年(1073)設鎮,至今已有930年歷史,其名乃因舊時當地人用藤架橋而得。歷史上曾是縣治之區,經貿非;钴S,與陵水英州鎮、保亭三道農場、南田農場被稱為“兩鎮兩場”,是瓊南一帶農副產品、生產生活用品的集散地。
海棠灣綿長的岸線風光旖旎,河道如網,綠洲棋布,芳草萋萋,景象萬千,旅游資源豐富。雖然和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崖洲灣并列三亞五大名灣,并與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相鄰,但由于遠離城市,大部分區域沒有開發,海棠灣仿佛像一個美麗的少女一直在耀眼的陽光下沉睡,散發出一種原生態的美。
海棠灣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前,椰子洲島附近的漁民雖然辛苦勞作,依然連續四個月沒有捕到魚,漁民困惑地向海神求助。當地的王娘母(巫婆)告訴漁民,海龍王的美六(妻子)死了,只要給海龍王送去一個年輕漂亮的佘蕹(未婚姑娘),他就會收起魔法,讓漁民恢復往日魚蝦富足的日子。
為了漁民的利益,這一帶的佘蕹都紛紛自愿獻身。最后大家決定,由王娘母拋檳榔,接住了檳榔的佘蕹就嫁給海龍王。最后,檳榔被一位叫海棠的姑娘接住了。此時海棠已有了一位心上人阿明,但海棠毅然告別心上人,投入海底。就在那一夜,阿明也帶著兩塊石頭投身海底,他履行了與心上人海棠姑娘同生共死的諾言。海棠姑娘投海的第二天,人們果然在這片海灣重新捕撈到魚蝦。為了紀念海棠姑娘,人們就把這片海灣叫做“海棠灣”。
海棠灣內有“神州第一泉”南田溫泉、鐵爐港、伊斯蘭古墓群、蜈支洲島、椰子洲島等美景、古跡、名勝。藤橋東、西兩河潺潺流過,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互輝映。區內蜈支洲島、南田溫泉已經開發,椰子洲島、鐵爐港紅樹林等保留著原生狀態,沒有開發。海棠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藤橋東、西兩條河入海,水系生態獨特,一點也不比博鰲水城遜色。這里海水含鹽量不高,除了適宜發展淡、海水養殖外,還可利用混合的淡海水建立優質海產品養殖基地。
海棠灣地形獨特,擁有低海撥丘陵、小平原、河流、港灣眾多,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冬暖夏涼,是熱帶高效農業、冬季瓜菜、熱帶水果、水產養殖、南繁育種的首選之地。
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亞市政府提出開發海棠灣旅游度假區設想。2006年12月,海棠灣分區規劃和城市設計通過評審,海棠灣定位“國家海岸”, 以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為出發點,基于優美環境資源和新的開發模式,形成擁有獨特景觀和新型旅游產品的公共旅游觀光勝地及高端濱海旅游度假區。海棠灣將以建設世界級的旅游休閑度假區為目標,成為國家品牌,承載國家熱帶濱海旅游形象,是國家級海洋科研、教育、博覽基地的綜合體。
海棠灣規劃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4公里,規模約相當于4個亞龍灣。規劃居住人口為25萬人,幾乎相當于再建一個三亞城區。海棠灣規劃總體結構為“一點、一帶、三區、六片、五楔”。
其中“一點”為蜈支洲島,規劃定位為海島熱帶雨林公園;“一帶”為沙壩地帶———定位為世界頂級酒店帶!
“三區”分為南、中、北三個區,南區:南起鐵爐港,北至林旺高速聯絡線,定位為綜合休閑游憩板塊;中區:包括大小龍江塘和指狀濕地范圍,定位為高端休閑度假板塊;北區:南起指狀濕地,北至三亞市界,包括藤橋鎮、椰洲、風塘等多個場地單元,定位為多元文化旅游板塊。
“六片”:包括鐵爐港片區、林旺片區、龍江塘片區、風塘片區、椰洲片區和土福片區。鐵爐港片區定位為區域公共服務休閑中心,林旺片區將會建設成為現代旅游服務小鎮區,龍江塘片區定位為高端品牌休閑度假區,風塘片區定位為國際主題度假社區,椰洲片區將建設成為集小鎮、溫泉、椰洲于一體的綜合觀光休閑度假區,土福片區則結合設置為海洋主題科教博覽區!
“五楔”:各個功能片區被生態綠地所包圍,五條主要生態綠楔順應山勢從基地中部穿過,直通海濱,形成從場地通山達海、聯系內部瀉湖、河流、濕地的綠化開敞通廊,成為保障區內的重要生態綠化屏障。
規劃以重現海上絲路圖景為主題,恢復場地內南北內河,利用蜿蜒的內河水系串聯了區域北部的藤橋河椰子洲、中部的大小龍江塘和南部的瀉湖這三處較大的水面,連接兩岸的島嶼、半島等功能板塊,形成一條復合水上游線,極力渲染水岸風光的特色!
在內河兩岸營造體驗東南亞、南亞、西亞風情的大小島嶼以及半島主題區,打造一個充滿傳奇故事、異域風情的水上體驗之旅!
鐵爐港及其周邊區域將會形成東南亞風情的特色板塊,中部龍江塘區域水濱將會形成濃郁的南亞風情區,北部結合椰洲片區和土福片區將會形成伊斯蘭風情的西亞特征區。各個特色片區,既是體驗異域的建筑、飲食、風土人情的重要場所,也體現了濃縮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深化場地文化特質的重要理念。

海浪

夕陽下的海棠灣

大東海
5.“天然浴場” 大東海
大東海旅游區位于三亞市區東面約二公里處,在鹿回頭和榆林港之間,是個長約2公里的月牙形海灣。它背靠青山,東南平行走向的兩條小小的山脈,恰似兩道巨巖筑成的屏障環抱著海灣。長達千米的潔白沙灘邊圍,一排排高大聳翠的椰樹擎著巨型綠傘給海灘遮陽。遼闊的海面晶瑩如鏡,只見白沙融融,陽光、碧水、沙灘、綠樹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熱帶風光圖畫。這里,沒有刺骨的寒流,沒有連綿的陰雨,四季如春,常年朝霞撒玉,麗日鋪銀,夕照流金。即使是北國滴水成冰的冬日,這里平均水溫也18‘C-- 22’C。由于大東海的碧水、白沙、青山、綠椰、陽光均屬大自然所賜,故人們稱它“天然浴場”!八嘲诪┢健痹缫咽勾髺|海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冬泳避寒勝地。
冬天大東海平靜得出奇,遼闊的海面晶瑩如鏡,疊印著藍天、白云、岱山的倒影。遠處的水天一色,在湛藍的海面上,似有若無的浪花,三三兩兩的漁船緩慢地滑行。恰似一幅清雅、明快、平靜中顯出壯闊的水墨山海圖。佇立在大東海之濱,眺望著寧靜而遼闊的海景。
有人說:在大東海,如果你沒有游泳的欲望,沒有與海水有肌膚之親,那就不是大東海的客人。大東海的海灣沙灘坡緩,海水由淺而深,二、三十米處才有脖子深,游泳者可據自己水性“各取所需”。不懂水性的,可在淺水區縱情嬉戲,躺在水面任由海浪撫捋;水性好的,盡可走到水深的地方,讓海浪把你輕輕地托起和放下,使你體味到一種若浮若沉,若虛若實,若定若驚的異趣。在海灣的懷抱里,擊浪于碧波之間,浮沉于銀浪之上,感受大海的洶涌與溫柔,的確令人身心舒暢!
暢游大東海,可以感受大海的力量。那一浪接一浪的波濤似金戈鐵馬在咆哮、在沖鋒;它一浪勝過一浪、后浪推前浪地奮勇沖向岸邊;它短暫的后退,是為了蓄勢再來。海浪不知疲倦地、不曉時間地沖擊著海岸、蕩滌著沙灘。
暢游大東海,可以感受大海的博大。它自信,萬物生于此;它寬容,百川歸于此;它開放,接納和給予一切。那赤裸、寬闊的胸懷,坦蕩地面對著整個天地,無遮地開放著整個生命;而那涌動不息、充滿活力的波濤在搏擊、在洶涌?芍^:極目遙遠處海天一色、放眼波濤間心胸開闊。
如果游泳累了,可以把自己埋在溫暖潔白的沙子里,傾聽大海的歡聲笑語,或仰望天空,長嘯一聲。長千米的沙灘上,一陣陣浪濤簇擁著浪花,漫上灘面,發出金鈴竹鼓般歡快的樂章,在沙灘上劃上一道道細膩的樂譜式的浪痕,然后又緩緩地消退下去。海灘沿坡處,一排排參天聳立的椰樹在海風吹拂下輕輕搖擺,它那投向沙灘的一幕幕搖曳多姿的身影,仿佛巨型銀幕電影的美麗動人的畫面。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雅境中,不管誰都會應順純真的大自然而變得天真爛漫、童稚和純潔,不由得或拾貝殼,或追捕灘蟹,或聚沙壘塔,或追逐嬉戲,一切隨興而發,最后達到意滿興足。
明珠廣場,沙灘綠地,星級酒店,構就了大東海的喧鬧!靶[”是大東海特性,在三亞海灣以其為最。因它靠近市區,三亞市民均喜歡到這游泳。外來游客如果住在市內的話,大東海也是最佳的游泳浴場。近年來,大東海沙灘上自發形成了裸體浴場,經媒體報道后,裸體浴場的保留與否引起三亞市民和網民激烈討論,同時也引起更多游客對的特別關注。
當然來大東海不只是在海邊游游泳,大東海絕對不會讓人感到單調、無聊,有嬉水樂園、旅游潛艇碼頭、潛水和跳水基地等,可常年進行潛海觀光、陽光浴、遠海垂釣、深海潛水、空中跳傘、帆板、海上摩托艇、沖浪等多種水上活動和沙灘活動。
大東海是三亞開發最早、最成熟的海濱度假區,海濱度假旅游設施集中而配套。區內臨海修建了南中國大酒店、珠江花園酒店、東方花園酒店、山海天大酒店、金陵度假村、榆林度假村、明珠海景大酒店、夏威夷大酒店、城市大酒店、大東海酒店、玉華苑酒店、麗景海灣度假大酒店等許多風格各異得酒店,海內外許多客商,政界要人都來此旅游觀光。其中大東海旅游中心被法蘭西委員會授予1993年國際最佳旅游金杯獎。
暢游大東海,在急緩交替的浪花中歡送一日的遠去;暢游大東海,在清爽涼意的海水里告別一天的炎熱。

三亞灣
6.“椰夢長廊” 三亞灣
三亞灣,位于三亞風景群的核心,銀色海灘伴著蔚藍海岸伸展,與三亞城區完美相融。作為風情海灣,這里沙灘平緩,海面開闊,湛藍天宇映襯著碧波萬頃,景象萬千。
放眼望去,東、西玳瑁洲(俗稱東島、西島)兩座小島浮于海中,相鄰而望,東島駐軍戒備森嚴,西島漁家出入自由,相鄰的小島承擔的卻是不同的使命。
三亞灣是三亞最大的海灣,綿延22公里,東起三亞港,濱海大道依灣綿延,椰樹成林西行延伸至天涯灣。
三亞灣緊挨三亞市區,灣長沙細,岸上綠樹如帶,構成三亞濱海旅游城市美麗動人的風景線。作為三亞外灘,這里擁有雍容的規劃和詩情畫意的風光,在南國海濱展開最美“椰夢長廊”。
長長海灣,分為三段,緊連市區一段為游樂觀光漫游區域,稍遠為公共海邊泳場和海上活動區域,再遠是擁有一批度假村的休閑度假區域。
西邊海坡度假區,沙灘質地柔軟,海水潔凈,是游泳的好去處。傍晚時分在三亞灣海灘邊欣賞晚霞是最具情調的事情。當巨圓的落日在海平面上展現,天際海鳥蹈著金燦燦的陽光迎面飛來,其情其境,呈現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不遠處,傳來漁民鏗鏘有力的節奏聲,“一、二、三”,十幾二十人正在奮力地拉著拖網。不想趕海嗎?快加入這拉網大軍中,體驗真實的漁家生活?蓜e以為只是拉拉網這么簡單,一張網長有百米,拉一次網要2、3小時,下午拉網,晚上8點左右才把網拉上來。在大東海、亞龍灣拉網已經是不允許的,只有在三亞灣才見得到漁家拉網的生活點滴。拉網的收獲實行平均分配,再分別由漁夫的妻女拿到附近的迎賓大道的小漁市售賣,在那可吃到鮮活的海鮮燒烤和海鮮火鍋。
考慮到景觀和海岸保護雙重效果,三亞灣海灘種植的植物以海南鄉土樹種為主,選擇適應海邊生長的植物精心搭配。以前三亞灣海灘植被種類單一,主要有椰子、刺桐、海風藤、木棉等。經過改造,三亞灣在樹種的選擇上堅持濱海植物、冠大蔭濃、病蟲害少,對于原有植被盡量保留。
改造后三亞灣園林種植棕櫚科植物有椰子、華盛頓棕、蒲葵、本地海棗等;闊葉喬木有欖仁樹、盆架子、雀圣、刺桐、海檬果、瓊崖海棠、小葉欖仁、菩提樹、大葉紫薇、黃堇、海南菜豆、芒果、菠蘿蜜、雨樹、臘腸樹、文丁果、魚木;花灌木、地被有草海桐、海風藤、長春花、五狗臥花心、三角梅、蜘蛛蘭、文殊蘭、斑葉露兜、大紅花等。

香水灣
7.“最美環海風景帶”香水灣
香水灣位于陵水東部光坡鎮,距縣城約20公里,因香水嶺流來的澗泉注入海灣而得名。香水灣與萬寧縣的石梅灣相接,濱海風光旖旎奇特。
香水灣有著海南最美麗的環海風景帶,終日浸潤在溫濕的海風里,充沛的水氣中,還有原始的自然景色和純正的生態環境。海水碧綠,沙灘潔白如銀;水清沙細,浪花綿延十幾里;麗日藍天,大海純凈如玉。海岸上婀娜多姿的椰林,令人目不暇接。漫步于椰林間,涼風習習,林葉沙沙作響,若近中午令人睡意頓生。入夜時分,椰林樹影處處憑海臨風。
香水灣邊有口“仙人井”,距海邊僅有幾步之遙,卻從石縫間冒出清涼的泉水來。井雖靠近大海,而井水沒有一點咸味,反而涼爽清甜。不管多么奇旱,井水永不枯干。鄉人傳說,古時有一仙人,由于神往香水灣的迷人景色,常常下凡到此游覽,值仲夏,天熱喉干,便挖出這口井取水解渴,故名“仙人井”。當地農民流傳著一句話:飲了仙人井的泉水,能平平安安過三年。
在仙人井前面是一片片奇形怪狀的石林,有些石柱高達數丈,直指云天。有些石頭形如飛禽走獸,千姿百態。有一石形狀酷似太師椅,得名“龍王石椅”, 傳說是海龍王的專用“御座”。有人若在石椅上休息片刻,便有飄飄欲仙之感,別有一番情趣。還有 “擎天石”,有供人觀賞日出的“石亭”等。
這里的石頭柔中帶剛,是美麗的仕女,也是錚錚的俠客,千變萬化中說不出的嫵媚和冷峻,條條縐褶隱藏了道不盡的滄桑。在這片石頭上曬太陽,溫暖的陽光下,晾曬的都是千年的傳奇,俯耳傾聽,聽到的都是遠古余音。
站在群石上觀海,眼前的景色也是十分迷人。高天白云悠悠,大海碧波萬頃,千帆競游,海鳥翔空,海岸石壁穿云,驚濤陣陣拍于石壁之上,濺起數丈高的水花,如同飛雪散玉。
香水灣的頂端是九曲牛嶺,與分界洲遙遙相望。這分界洲仿佛一座水晶宮,海水幽藍透流澈,巨石連片,洞洞相通。洞邊長滿參天大樹,濃蔭翳地,奇花異卉,沁人肺腑。登臨此地,猶如置身神話中的蓬萊仙閣。
香水灣北端是一片礁巖海灘,在礁巖上垂釣是一項爽心的休閑活動。尤其是這里小銀魚(當地人叫沙錐魚),任憑海浪翻滾和擊打,卻對你的魚鉤情有獨鐘,幾乎每分鐘都讓你有所收獲。
在香水灣的中部,有一片從山上流淌下來的小溪聚成的碧綠的小湖,小湖外圍以一條銀色的沙灘同大海分開,小湖內又被沙灘和草地分割成無數形狀各異的水面。彤云綴空,椰林婆娑,牧童戲水,牛羊吃草,真正是一幅熱帶海濱田園風光。

東寨港紅樹林
8.“海上森林”東寨港紅樹林
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海岸線總長84公里,面積4000多公頃,跨?谑忻捞m區演豐鎮、三江農場、三江鎮,與文昌市的羅豆農場交界,距?诿捞m國際機場12公里,距?谑兄行募s30公里。
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于1980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此為中國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1986年7月9日經國務院審定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組織中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中國七個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保護區之一。
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于近海及海岸濕地類型中的紅樹林沼澤濕地,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及水鳥。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濱海泥灘上特有的常綠灌木或喬木植物群落,大部分樹種屬于紅樹科,生態學上稱為紅樹林,是能生長于海水上的綠色植物。世界上紅樹林有23科81種,海南有23科41種,最高達10米。很多紅樹具有奇特的“胎生”繁殖現象,種子在母樹上的果實內萌芽長成小苗后,同果實一起從樹上掉下來,插入泥灘只要2至3個鐘頭,就可以成長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里,則隨波逐流,數月不死,逢泥便生根。
區內生長著全國成片面積最大、種類齊全、保存最完整的紅樹林,共有紅樹植物16科32種,其中水椰、紅欖李、海南海桑、卵葉海桑、擬海桑、木果楝、正紅樹、尖葉鹵蕨為珍貴樹種。海南海桑和尖葉鹵蕨為海南特有。本區主要紅樹林群落有木欖群落,海蓮群落,角果木群落,)白骨壤群落,秋茄群落,紅海欖群落,水椰群落,鹵蕨群落,桐花樹群落,欖李群落,紅海欖+角果木群落,角果木+桐花群落,海桑+秋茄群落。這里的紅樹林生長良好,叢林茂密。多數時候,東寨港海岸每天有二次潮水漲落。每月有二次大潮和低潮,其它時間潮水起伏不大。低潮可以看到紅樹林的根部和泥地,高潮可以看到紅樹林的樹冠。潮水大漲大落和潮水小漲小落,景致各不一樣。漲潮時分,紅樹林的樹干被潮水淹沒,只露出翠綠的樹冠隨波蕩漾,成為壯觀的“海上森林”,有水鳥展翅其間,游人可乘小舟深入林中。近觀紅樹,樹干卷曲,地根交錯,手挽著手,肩并著肩,依依偎偎,如龍如蟒,似獅似猴,象鶴象鷹,千姿百態,離奇古怪。樹頂上,點綴著一簇簇白的、紫的、藍的小花朵,在陽光映輝下格外絢麗多彩。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重要標志之一,能防浪護岸,又是魚蝦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云龍灣
9.“人跡罕至”云龍灣
云龍灣位于文昌市銅鼓嶺自然旅游區。銅鼓嶺嶺南,一碧萬頃,海天無際,濤聲不絕,浪花騰雪,那湛藍澄碧的海水,讓人一看就想跳下去洗個痛快,這就是云龍灣。
與海南島的五指山、萬泉河、天涯海角相比,云龍灣名不見經傳,默默無聞,然而這正是它誘人的奧秘所在。由于地處偏遠,人跡罕至,其自然景觀幸免破壞之難,保存完好。
云龍灣狀似月牙,灣內波平浪靜,海水清澈透明,坡岸上椰子樹、木麻黃樹茂密成林;灣外是浩瀚的七洲洋,東北面是七峰對峙的七洲列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
位于云龍灣腹部的海星云龍度假村,四周椰林環抱,村內草綠花艷,高大的綠樹下一座座別具風情的別墅錯落有致,右灣岸上一個錦繡的公園。游覽云龍灣,在觀賞海山秀麗色彩的同時,還可參加別具趣味的活動。
淺海觀礁看魚:坐上度假村特制的裝有觀看水下槽鏡的小艇,在淺海地珊瑚礁上漫游,俯觀水中,那五顏六色的珊瑚,有的狀如皇后的桂冠,有的狀似花叢,有的狀象鹿角……一叢叢的珊瑚礁間,各樣體形、各種顏色的小魚游來游去,各類海蟹此爬彼伏,攀附在礁壁上的大小螺類蠕蠕爬動,半體插在海沙中的一只只海蚌張殼戲水,一叢叢不知名的藻類展袖歡舞……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真令人流連忘返。
拉網捕魚:游人加入當地村民拉圍網的隊伍,待村民們用船把長達二三千米的圍網布下深海后,便分成兩隊從兩端拉網。你雙手在背后抓著網繩,面朝大海,兩腿往前邁步,一步步地往坡岸走。到了坡岸邊就放下網繩,走回水邊接起剛出水的網繩又接著拉。腳踏著軟綿綿的沙灘,眼觀大海碧波,大家談談笑笑,不知不覺地就收網捕魚。這雖是原始捕魚方法,可在這云龍灣卻每網必有收獲,大小魚類蝦蟹等都捕到,少時一網有一、二十斤,多時一網有幾百斤,當圍住了魚群便有幾千或上萬斤。拉圍網既輕松有趣,又可嘗鮮美的海味,怎不令人向往呢?

石梅灣
10.“水清沙純”石梅灣
石梅灣位于萬寧市東南部,距市中心30公里。距東海岸高速公路僅一公里,與著名的萬寧興隆溫泉旅游區共用一處高速公路出入口。
石梅灣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山形秀美,植被繁茂,有大片椰林、橡膠等熱帶作物。北面,高聳的銅鐵嶺有如一扇翡翠巨屏。銅鐵山腳至海灘之間,這一寬闊平緩地段,便是名聞遐邇的青梅林保護區。沙灘上天然生長著世界上僅存面積最大的珍稀林木——青皮林(1.4萬畝),在清朝就受到保護和重視,光緒27年的“奉官立禁”碑,現尚立于濱海沙灘上,石梅灣已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石梅灣海灘長約7公里,水清沙純,堪稱“波青灣面闊”。 彎彎長長的海灘兩端,左右兩隅各向海中遠遠伸出的兩座峰巒,恰似兩個威鎮“水怪”,保護港灣安寧的“海神”。港灣如弧,平時風平浪靜,水波不興,是海中水族喜歡覓食與棲息的地方。濱海沙灘潔白如玉,近百米內水深不過2米,故名沙灣。
對面三角區不遠處有一處基本無人居住的小島——加井島,是海島探秘游的佳處。島上有20畝寬的平地,形成鼎立之勢。加井島狀如海龜,島邊浪花簇擁,白鷗點點;島上奇花異草,巖石千姿百態。島周邊海底分布茂密的珊瑚群及品種繁多的水生物與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形成蔚為壯觀的海底花園,是優良的潛水天堂。
散落在區內的農舍多為黎族村落,世代以耕作和捕魚為生,民風純樸。石梅灣至今仍保持著海南特有的原始生活風貌,椰樹掩映下的農舍,田間耕作的水牛,黃昏時分的炊煙繚繞,一派熱帶田園的恬靜,宛若世外桃園。
石梅灣的規劃目標是建設一個國際性生態型熱帶海濱旅游度假區,為國內外游客提供高素質的旅游體驗,項目的開發以“自然、生態、環保、文化”為主題,也是項目追求的最高境界。
|